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
上課記錄
不寫下來會忘記。這三張圖的配色都是出自我的手,我貼的,我想記錄的是老師如何修改它。這過程我必須先記下來,以便自己日後創作其他作品時能參照。
創作有其原則性、邏輯性,這點我同意;一個好的作品應該是要讓觀賞者能直截了當的接收創作者的想法,不需要透過文字及說明,這個我亦同意。除非你不想讓人讀懂你的作品,或者你已經是大師,那所有的原則都不重要了。
老師用描圖紙在圖上面,直接用蠟筆畫出她所看得見的區塊,告訴我圖的哪些地方因為色階太接近,以致於看不清楚,故縱使我是貼一樣的圖形,但是視覺效果是有差異的。老師說,用這個方法自己檢查後,如果效果是你所想要的,那無所謂就動手做吧,如果不是你想要的效果,就必須更動其中的配色。另外羽毛星的羽毛有些地方是看不清楚的,她問我是故意的嗎?或者只是配色上的失誤讓它變得看不清楚,如果是故意的,那又牽涉到「破」與「缺」,所謂的「破」是因為畫面顏色太滿溢,因而故意抽掉一些元素,使視覺效果不那麼壓迫,這是需要極高的功力。而「缺」就是豪無意義的缺了一角,看起來就只是少一角少一塊,這一樣是功力的問題,只是這代表功力太差。
寫作分為透明及不透明,讓人看得懂與看不懂,真實與意境。而我,有太多的情緒是無法透過文字傳達,負面的、悲傷的、消極的……,都是不能說的秘密。因而,我需要另一個出口,讓自己負面的情緒得以釋放,拼布是一個媒介,用色亮麗鮮明代表心情詳和平靜,而陰暗憂鬱讓人看了不舒服的畫面,正表示我處於灰暗之處。如果不管配色原則、技巧、色階等,那它們所呈現的就是「我」。做出來,寫,最終得到我要的救贖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