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

《我媽媽的寄生蟲》讀後感

本以為這是一本寫母女關係的書,試閱的第一頁為116頁,標題采采蠅,媽媽講了一個故事。跳到127頁,標題水蛭,作者在英國拼命看書看電影。又是本歌頌美好的人生,異國冒險故事或好棒的青春之類的書寫嗎,可作者又以各種寄生蟲作為連結,感覺很有意思,類似家族書寫課上那個「不合邏輯」的寫作練習,所以決定帶走這本書。

回家胡亂讀著推薦序,小說家的推薦文字好奇怪,什麼哀愁、不值得活、割得深一點之類的,讀完序文我隱約感到不安,特地起身拿了包衛生紙到身旁放著。閱讀開始。

作者的母親是研究寄生蟲的學者,作者想必對於各種寄生蟲不陌生,因此本書以寄生蟲的生活史為分段,分為蟲卵階段、幼蟲時期-中間宿主、成蟲時代。除了是寄生蟲的生活史,也是作者的生活史。是個有趣、深刻、獨特的寫作方法,獨一無二。

從輕鬆詼諧的玩笑開始,我以為她的人生將會如她所願到法國研究水母,正準備哈哈大笑之際,我看見作者人生大事的摘要:休學、憂鬱症發作、自殺未遂…。

許多低等生物的幼蟲時期都很漫長,比如說蟬,牠必須在土裡生活上幾年,成蛹後又必須費好大一番力氣才能羽化成蟲,而成蟲時生命卻只剩下幾週。

我覺得她好勇敢或者好有安全感,得以毫不保留的披露她的成長過程,鉅細靡遺的寫自己與父母的衝突、自殘的過程。我認為寫出過去生命中的傷痛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,傷口即便癒合還是會留個疤,而自己朝夕看著那個疤痕早就習慣它的存在,那沒什麼。困難在於作者直白地分析自己的心思意念,她寫到她傷害自己之後的錯愕、罪惡、懊悔、報復快感,這好像是把自己帶回傷害的現場,重新感受當下的疼痛。而讀者當然也感同身受了。

讀著她自殘的過程,我不爭氣的哈哈大笑。原來我並不孤單,有人的想法與我相同;原來,我連自殘都輸人家一截,無論是直接拿刀子割之類的肉體自殘或者強迫性的負面思考,作者都比我厲害太多。於是我告訴自己「苦海無涯,回頭是岸」。

父母親對子女的愛以不同的形式存在,她除了描寫自己與父母互可依賴、互相傷害彼此的過程;也寫到隨著年紀的增長,甚至自己也成為母親後,終於理解這一切都只因為「愛」。

與本書同樣類型的家族書寫正大行其道,綜觀此類作品皆有一定的公式,受到傷害、逃離、反抗、成長、理解、大和解。讀多了這類的作品難免使人懷疑文字和文學的力量,文字及文學真有那麼美好嗎?是治傷痛的萬靈丹嗎?作者曾經不經意的發現,文字與文學能反映現實,但不見得能改變現實。

那為何而寫?

套一段袁瓊瓊老師於電影文學課堂上講過的話:人性的迂迴深不可測,在幽暗的夜裡閃礫光芒;人活在世界上就是為了講自己的故事,讓人活下去的動力正是因為故事還沒講完。

祝作者及每一位讀者:口述諜諜不休、操筆頃刻萬言。






5 則留言:

  1. 不好意思,請問您有看到我昨日的留言嗎?是我沒留到還是被刪掉了呢?如果您刪掉了沒關係,我只是想確認一次是不是我沒留到而已,不好意思又打擾了!抱歉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回覆
    1. 我到後頭看,還是沒有看到留言喔!

      刪除
  3. 我終於看到了,在奇摩的信箱裡看到你的留言

    其他的書我列幾本最近比較讓我感動的吧

    亮軒:壞孩子
    郝譽翔: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
    何式凝:何式性望愛
    賴鈺婷:老童年
    閻連科:我與父輩
    周志文:家族合照
    袁瓊瓊:滄桑備忘錄
    季季:行走的樹
    楊富閔:我的媽媽欠栽培

    以上幾本書口味風格都不一樣,有些是老師上課推的書單,您就參考看看囉!大部份的書圖書館或許都借得到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