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演好可愛,跟我同年次 |
這部片台灣的院線尚未上映(11月15日上映),是高雄電影節搶先放映。為了
首先電影是D改編自同名小說,但是導演說電影內容跟小說完全不一樣,讓人冒很多黑人問號。導演接著又說,他加入很多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在電影裡頭,包含貫穿電影的一句話:誰よりも自分を信じ、疑え。這句話是劇組認為很重要,應該成為電影的核心思想,決定加上它。而導演也設計同名小說的作者「望月衣塑子」出現在電影裡的政論節目裡,跟著兩位評論員一起評論日本的新聞媒體生態,是一種劇中劇的概念。
男主角「松坂桃李」的前一部片是「娼年」,有觀眾問導演為什麼找他演男主角,適合嗎?導演說,劇組決定找松坂桃李演男主角在先,之後才找他來指導這部電影,而松坂桃李會接演本片是因為想嘗試各種類型的演出。於是又有人問導演為何不讓松坂桃李在劇中露點?關於這個問題,導演笑笑地說,很抱歉讓大家失望了。其實松坂桃李在電影裡不止沒有露點,連西裝外套都不曾脫下哩!(回家立刻租娼年看)
至於女主角「沈恩敬」是韓國人,童星出身,有人問導演讓韓國人演女主角,導演不怕失敗嗎?尤其是沈恩敬講日文比較慢比較不順口。導演回答:如果要怕東怕西的話,就沒有辦法拍電影了。正因為她是童星出身,所以導演對她的表演能力不曾感到懷疑,為了讓這部電影更適合她,劇組在劇本下了功夫,至於下了什麼功夫,請大家去看電影,我就不爆雷了。
有人問導演為什麼有些鏡頭感覺搖晃的很厲害,關於這個問題,導演很詳細地解說本片拍攝的兩大對比,拍報社場景用的都是手持鏡頭,因為要呈現報社人來人往流動的感覺,拍攝「內調」則完全用軌道拍攝,為的是製造出「內調」沉重的氣氛;報社的色彩色度較高,因為代表有活力及希望,內調因為沒有人知道它真實的樣子,是導演建構出來的場景,都用冷色調呈現,在內調裡的人也都是做單一性打電腦的動作。另外在報社的手持鏡頭,一開始是用40厘米的鏡頭從很遠的地方拍攝人物,隨著劇情的演進把鏡頭慢慢拉近人物,最後是貼著人物拍攝,這個手法象徵民眾對於新聞記者的距離感,由一開始的保持距離互相不信任到最後的慢慢拉近距離開始相信。
這種鏡頭運鏡的細節,像我這種電影門外漢是不會懂的,透過導演講解而略知一二,我覺得收穫很大。
後來有人問到為什麼女主角在工作前都要擦護手霜(問的人就是我,我本來以為是要呈女主角的焦慮),但導演的回答讓我嚇一跳。導演說:拍這部戲揣模角色前,他跟女主角到東京新聞的辦公室探勘,在辦公室裡發現每個記者都有自己的特性及怪癖,有人喜歡用吃完的洋芋片罐當筆筒、有人的桌子亂的可以、有人的桌子很乾淨。於是導演及女主角開始思考要如何塑造出「女新聞記者」角色的習性,同時要讓該特性呼應角色的內函。正因為女記者對於自己所製作的新聞有所堅持,堅持求真不要假新聞,因此他們決定讓女主角工作之前都會用消毒液清潔雙手,一方面讓這個動作成為女主角個人的特性,一方面藉此暗示女主角有潔癖。
聽到這個答案,我很佩服導演,原來在作品裡的每個設定都有意涵。還好我沒有覺得自己的問題蠢而不敢發問,因為發問讓我學到創作首重細節,如果沒有發問,我會自己腦補上膚淺的答案而沾沾自喜。
另外,有觀眾問男主角在最後一幕的唇語是?導演說其實很多日本人也猜不出來,不過那句話是什麼並不是那麼重要,他想表現的是男主角的聲音不能傳達給女主角。不過那確實是一句話,只是因為電影還沒有上映,他不能爆雷,請想知道的人私底下問他。啊,我也好想知道,不過,我在看第二次的時候,好想有猜出答案,但是還是不確定啊,崩潰,希望看第三次時我能知道答案。
導演說他拍這部電影是為了後代的孩子們,想喚醒年輕人關注日本媒體,關注新聞操作的議題,因此在片尾曲後有出現孩童的聲音。第一次看電影我完全沒聽到有什麼孩童的聲音啊,第二次看才終於有聽到,如果沒有人提點,應該會直接被忽略了吧。
聽了導演的講座才知道一部電影真的是處處用心,有好多小細節。不過所有的創作似乎都是如此,我學到好多。等電影上映後準備三刷,也把這部片推薦給大家。然後我看娼年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